全部

消费者信息就是别人的数据?专门大数据法律亟需制定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陈磊

2018-06-12 09:50:06

乘坐网约车网络购物等随时生成数据权属归谁如何收集仍缺专门规定专家分析

国家大数据立法需迈过哪些障碍

无论是网络安全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都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要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但现实当中,有些经营主体在收集个人数据时,没有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

实践中存在诸多大数据应用乱象,是因为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专门、全面的国家大数据法律。

未来的国家层面大数据立法,需要确立数据权属法律制度,明确数据权属主体资格;确立数据采集法律制度,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和限度;确立数据存储法律制度,明确数据存储的内涵,存储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当时针指向晚上10点,在北京市望京地区一座高端写字楼内加班的王丽,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乘坐网约车是王丽对自己加班的犒劳。她打开某网约车平台,输入上车地点后,下车地点自动蹦出来一个地址,某某大厦——位于她家旁边的一座写字楼。她点击确认,然后开始等待平台派车。

作为某网约车平台的长期用户,她知道,自己的每一次出行信息,都在生成数据,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出发、去了什么地方,一目了然。

她有时会想,平台收集自己的信息有依据吗?这些信息属于谁所有呢?

我们的信息是别人的数据

王丽早年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如今是一家科技金融公司的中层骨干,由于公司事务繁忙,加班对她来说是常事,好在她家也在望京。

下班后,王丽总是乘坐出租车往家赶,但并不总是有出租车在楼下等着,所以,等出租车就成了她的一件烦心事。

“最怕冬天等出租车,等上几分钟,浑身就冻得打哆嗦。”她说。

几年前,一种叫网约车的新事物出现在北京,通过手机下载网约车平台,输入上下车地点,就可点击约车。

这对王丽来说可是好事儿:下班前在办公室约好车,等车到了再下去,上车就走,10分钟内就能到家。

几年过去了,王丽的手机换了三四部,但手机上总是至少有两家网约车平台,方便她约车。

去年年底的一天晚上,王丽像往常一样,打开某网约车平台,输入上车地点后,突然发现平台显示的下车地点处出现一行小字,正是她家小区地址,也是她经常输入的下车地址,后面还有一个小“×”。她没有多想,顺手点击确认,约车成功。

在回家的路上,王丽开始思考这件事情,这相当于平台根据过往乘车信息,推断出自己的下车地点,这意味着,根据数据就能知道自己的上班和居住地点。

网约车还是要坐,无奈之下,王丽在选择下车地点时,或者选择小区附近的写字楼,或者选择附近的饭馆,或者到小区门口下车,或者到目的地后再走回小区。

过了一段时间,虽然平台还会提示目的地,但王丽总是直接点击小“×”后输入其他地址,而且自己所在小区的名字再也没有出现了。

王丽发现,不但自己乘坐网约车有推荐地址,甚至自己在网上搜索一种商品后,电脑页面就开始推送这款商品。

最近,王丽所在单位的投影仪坏了,需要买一台新投影仪。鉴于王丽熟悉设备,领导让她负责购买。

王丽在某平台上搜索相关产品,挑中了一款性能稳定、技术先进、价格合适的投影仪,但第二天开始,她只要打开网页,这款产品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脑页面上。

对于这种广告推送,王丽还是比较反感的,“我搜索商品,并不一定就要购买,这种基于搜索数据进行的强制性推送,令人讨厌”。

在王丽看来,更为深层次的疑问在于,这样收集自己的信息并进行大数据推送,是不是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凭什么自己的信息就成了别人的大数据”?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违反法律

王丽的疑问并非个例。

2017年8月至10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于“一法一决定”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一法”是网络安全法,“一决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同年年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报告称,“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形势严峻”。

报告中披露的“万人调查报告”显示,“一法一决定”关于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多项制度落实得并不理想。

有52.1%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规定执行得不好或者一般;有49.6%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现象,其中18.3%的受访者经常遇到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现象;有61.2%的人遇到过有关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制收集、使用用户信息,如果不接受就不能使用该产品或接受服务的“霸王条款”。

许多受访者反映,当前免费应用程序普遍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问题,但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监管和依法惩处。

在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看来,这正是我国目前大数据应用实践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

李爱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无论是网络安全法,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规范,都明确规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要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但现实当中,有些经营主体在收集个人数据时,没有遵守法律的相关规定。

李爱君认为,公民个人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她向记者举例说,当我们准备接受网络上一个服务时,网页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问你“拒绝”还是“允许”,一旦我们选择“拒绝”,后续的相关服务就享受不了。

“这就是没有给予消费者选择权。”李爱君说,此外,在实践中,还存在收集信息过量等问题。比如我们在使用手机注册一些应用时,还经常被要求同意收集头像、通讯录、位置信息等。

亟需制定专门大数据法律

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贵州省大数据政策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吴大华看来,实践中存在诸多大数据应用乱象,是因为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专门、全面的国家大数据法律。

吴大华也是近日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8》的主编,贵州正是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吴大华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目前,我国涉及数据领域的法律规范多散见于民事、刑事等基本法律和国家立法机关出台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文件之中,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全面实施,大数据基础性、全局性的问题亟待国家立法破解。

但在国家立法计划中,并无大数据统一、专门立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关于大数据立法,国家确实还没有实施这项工作。

吴大华认为,目前,国家层面大数据立法存在诸多障碍。一是数据权属内涵亟待法律明确,这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二是数据主权内涵亟待法律明确,这是大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的全局性问题。三是大数据“聚通用”关键环节架构及法律效力亟待法律明确,这是推动国家大数据战略性基础资源发挥效用的关键问题。四是大数据创新应用合法性亟待法律明确,这是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释放大数据红利的关键问题。五是大数据安全保障亟待法律明确,这是保障大数据健康发展和应用的基础性问题。

在李爱君看来,目前国家层面大数据立法的障碍,从理论上说,就是大数据领域的一些问题还没有达成共识。

“比如说数据权利的属性,有人说是物权,有人说是知识产权,有人说是新型民事权利,没有形成共识。”李爱君说,“我认为是一种新型民事权利,因为数据权利既有人格权属性,又有财产权属性与国家主权属性。”

李爱君认为,如果能够破解大数据权利的性质是什么、权利如何归属、权利如何保护这些问题,“立法的障碍应该没有了”。

朱巍说,目前大家对大数据性质还存在争议,比如在民法总则制定过程中,曾经在知识产权的客体中加了一条,即数据信息权,后来,包括他在内的专家提出,如果将数据信息归为知识产权,那么其中会存在权利冲突,最终,数据信息权这一条就被拿掉了。

在朱巍看来,只有大家把这些问题弄明白了才能推动立法工作。

在大数据立法领域,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贵州已经在探索,《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8》梳理了其中的进程。

2016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着眼于大数据发展应用的系列环节和数据共享开放、数据安全等重点内容进行规范调整。

2016年9月,贵州省设立全国首个直属省政府正厅级大数据发展管理机构——参公事业单位: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专门负责大数据领域相关地方法规规章的起草等工作。

2017年4月,贵阳市出台《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成为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

吴大华建议,由于大数据涉及领域和环节众多,可以从激励和促进角度考虑先行制定总括性、统一性、专门性的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法,首先明确国家大数据发展体制,明确一个职能机构统一管理国家大数据发展、统筹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在吴大华看来,未来的国家层面大数据立法,需要确立数据权属法律制度,明确数据权属主体资格;确立数据采集法律制度,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和限度;确立数据存储法律制度,明确数据存储的内涵,存储主体及其权利义务和责任等。

[责任编辑:于国奇、韩静茹]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李克强: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贯彻实施工作会议6月11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变相”现金贷平台遭遇新一轮强监管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互金专项整治办”)近日下发的《关于提请对部分“现金贷”平台加强监管的函》传出,...[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整体风险可控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召开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第四十二次工作会议,分析研究2018年第一季度保险业偿付能力和风险状况,并对下一...[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6-12

校外培训:高压之下仍存虚火

每到周末,位于成都武侯区长寿路的学而思培优成都分校桐梓林教学点,就变成了“菜市场”,前来咨询、签约、旁听的家长络绎不绝。[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跨境电商打造新“空中贸易通道”

随着跨境电商特别是中国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正从一种经济现象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并逐渐转化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继续支持光伏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国光伏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应用市场。但发展取得突破的同时,也面临补贴缺口、弃光限电、产能过剩等难题。新形势下...[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6-12

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相关资金458亿元 文化场馆更有温度

日前,中央财政下达补助资金51.85亿元,支持2018年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的重...[详细]
人民网 2018-06-12

“新国标”明年将实施 超标电动车何去何从?

“25公里的时速太慢了,要是赶着点上班,这个速度太耗时间”“按照‘新国标’的时速要求,那就和骑自行车差不多了”……《南宁市电动自行车...[详细]
工人日报 2018-06-12

用金融服务讲好“上合故事”

5月29日,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轨道交通项目开始试运行。作为巴基斯坦首条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轻轨,橙线项目的运行...[详细]
人民网 2018-06-12

世界杯也是一部 “中国制造”成长史

又是一个四年,中国足球队再次无缘世界杯决赛圈,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已形成令人侧目的强大矩阵,顶着世界杯...[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互联网跨境电商贸易:网购时代的“网上丝绸之路”

2000年前,一条丝绸之路从当时的长安出发,向西延展,连接了整个欧亚大陆。鉴古知今。今天,中国的跨境电商也已经率先出发,搭建起一条网上...[详细]
人民网 2018-06-12

机构称下半年经济增速无持续回落风险

国家统计局本周将公布最新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记者综合多方预测,2018年5月份,投资和消费或保持低位企稳的态势,而工业生产或保持较快增...[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世界杯“赚钱机器”马力十足

北京时间14日晚23时,东道主俄罗斯队与沙特阿拉伯队打响2018FIFA世界杯揭幕战,全球将正式步入“世界杯时间”。经过几十年发展,FIFA世界杯...[详细]
经济参考报 2018-06-1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